学院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2023新网站  学院新闻

翻译学院成功举办“2022年翻译与传播高层论坛暨第一届国家级一流翻译专业建设研讨会”


2022年12月3日,由暨南大学翻译学院、暨南大学中国文学文化外译研究中心联合办的“2022年翻译与传播高层论坛暨第一届国家级一流翻译专业建设研讨会”以线上方式成功举行。

暨南大学副校长张宏,暨南大学本科生院执行院长、教务处处长张小欣,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育部国家级人才特聘教授文旭,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王东风,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党委书记、《中国翻译》主编杨平,澳门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世界翻译教育联盟理事长李德凤,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罗良功,暨南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颜海波,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国家语委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陈新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教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翻译研究会副会长蓝红军(依发言先后排序)等专家出席了会议。同时,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重庆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暨南大学、西南大学、广西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等高校的480名师生线上参加了会议。

 

(张宏校长致辞)

 

暨南大学副校长张宏教授致开幕辞,他向与会嘉宾介绍了暨南大学的办学历史,以及学校近年来在双一流大学建设中所取得的成就。他对暨南大学翻译学院近几年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并希望学院继续以一流专业标准为参照,进一步提升专业实力,强化内涵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取得更大发展。

 

(张小欣院长致辞)


暨南大学本科生院执行院长张小欣教授在致辞中肯定了翻译学院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并简要说明了此次研讨会对于翻译专业发展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意义。他希望翻译学院能利用已有办学经验,在现有的资源中不断开拓创新,以量变带动质变,稳步前行。

开幕式暨南大学翻译学院院长廖开洪教授主持。研讨会围绕“翻译与传播”以及“一流专业建设”两个专题展开。

 

“翻译与传播”主题报告


文旭教授作了题为“社会认知与对外文化传播”的主旨发言。文教授就如何做好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尤其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行、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这一重要任务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从社会认知理论入手,从文化特质、价值观、民族心理等方面阐释对外文化传播策略,提出培养翻译人才方面的重要建议:除了培养一般的翻译能力和技巧之外,还应培养学生具备懂得本民族心理、他民族心理、用他民族心理可接受的方式进行跨文化传播、用本民族可接受的方式进行跨文化传播这四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并指出当用他民族心理可接受的方式进行跨文化传播与用本民族可接受的方式进行跨文化传播发生矛盾冲突的时候,必须坚持以本民族可接受的方式进行对外传播。

王东风教授以“从谱系学的角度看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诗歌翻译”为题做了主旨演讲。王教授采用谱系学的怀疑态度、诗学的分析方法,以一种问题化的眼光重新审视了与西方诗歌汉译的百年历史有关的现有定论,重新梳理这百年历史轨迹中被历史尘埃掩盖的史实,并发现有些定论的形成有可能会因为意识形态的原因而追求一种同一性或一致性的阐释,从而忽略了、或有选择性地屏蔽了一些可能性条件。王教授指出,通过二者结合,不难发现一系列业已形成定论的认识都经不住诗学和谱系学的双重追问,系列问题似乎都有待重新评价。

杨平教授作了题为“中国特色话语翻译与国际传播:实践与思考”的主旨发言。杨教授结合自身在中国特色话语翻译与国际传播的工作实践,探讨了中国特色话语的构成特点、翻译基本原则、翻译工作模式,强调要坚持实践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对中国特色话语国际传播以及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理念、规律、策略作了深刻的认识与深入的思考。杨教授特别提及“中国大陆”的译法,正确的翻译应为“The mainland of China”或者“Chinas mainland”,而不应该译为“mainland China”,这对有效建构对外话语传播体系非常重要。


 

李德凤教授以Translating Oneself and Others: A Corpus-assisted Comparison of Eileen Chang's Chinese Translations”为题作了主旨演讲。李教授选用了张爱玲的翻译作品,借助语料库研究了张爱玲的翻译风格,尤其是翻译自己作品和翻译他人作品时的相似性和差异。关于如何更好地传播中国优秀文学作品,传达中国声音,扩大中国影响,李教授从世界文学传播的角度指出,通过中国文学作品讲好中国故事有其自身的特点,翻译文学与世界文学互动遵循一定的规则,通过研究译者翻译风格,可以指导我们如何顺应这样的规则,从而讲好中国故事,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陈新仁教授以“公共空间外文译写的形象建构审视”为题目做了主旨演讲。陈教授认为,公共空间外文译写不仅关乎公共信息的跨语传播,更与建构译写者、译写对象、公共机构及所在城市与国家等多种形象息息相关,因此,译写过程中需要考虑其作为对外语言服务中的形象建构的作用。陈教授立足话语建构观,阐述了公共空间外文译写的形象建构功能,并结合具体案例,探究了公共空间外文译写在建构不同主体形象方面的正反作用,旨在进一步推进公共空间外文译写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提升,从而推动外文译写在各种主体的形象建构乃至语言文明建设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主动的作用。

 

一流专业建设研讨


暨南大学翻译学院副院长陈毅平教授以“翻译学院国家级一流翻译专业建设”为题,汇报了我院翻译本科专业的建设情况。陈教授认为翻译学院秉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做好翻译与传播”的办学理念,立足自身特色,坚持差异化发展,着力推动人才培养教师发展科学研究和国际交流等四个方面的工作,在专业建设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效。此外,他还进一步描了我院未来几年专业建设的愿景和规划。

罗良功教授以“外语专业国际传播能力培养:课程设计与实施”为题,探讨了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性、国际传播能力的支撑基础,以及培养国际传播能力的课程体系教材选用等问题。罗教授首先明确指出国际传播能力是外语学习的必然目标,也是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接下来他阐述了国际传播的形式、内容和支撑要素,并分享了国际传播能力课程体系的设计方案和实施经验,为进一步提升外语专业人才的综合素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借鉴。



颜海波博士以“加强本科教改项目设计,做好课题项目申报执行”为题,详细讲解了本科教改项目的立项依据,以及本科教改项目的设计与实施。颜博士强调,本科教改项目需要紧跟高等教育的新形势新趋势和新要求,并结合高教改革和本科教学的热点问题来展开研究;教改项目的设计应体现问题导向、原创导向、实践导向、共享导向等建设理念;教改项目的实施则要做到研究内容具体、研究目标清晰、关键问题突出,以及实施方案具有可操作性。

蓝红军教授以“新文科背景下BTI一流专业建设:逻辑基础、现实问题、行动框架”为题做了发言。蓝教授阐述了BTI一流专业建设的政策逻辑现实逻辑和理性逻辑,分析了BTI专业建设中存在的同质化现象定位不明确师资无保障实践不到位课程不合理毕业要求低等共性问题,并以广外高级翻译学院国家级一流翻译专业建设为例,勾画出BTI一流专业建设的行动框架,即明确自身专业定位、强调专业协同发展、打造特色发展模式、完善课程教学体系,以及营造一流专业文化。

 廖开洪院长做总结发言,认为此次论坛围绕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推动翻译学和传播学交叉融合、培养高质量的翻译传播复合型人才、满足国家对高质量国际传播的需求以及推进国家级一流翻译专业建设等主题展开,交流了我国翻译与传播领域的先进理念与实践经验,分享了一流专业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出去、学科融合的长远发展、一流专业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具有切实可行的指导意义。 

最后,他代表暨南大学翻译学院对参加此次会议的各位领导、专家和学者表示衷心感谢,并诚挚邀请与会专家学者以后亲临学院指导、进一步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论坛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地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