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2026届毕业生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就业方向,在大学终点与人生新起点的关键节点找准定位,翻译学院于2025年10月22日举办了以“家国情怀燃青春・湾区译路启新程”为主题的新学期书记院长思政第一课暨就业动员会。学院党总支书记邓永忠以思想引领与就业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为毕业生们送上了一堂兼具深度与温度的成长必修课。
时代叩问:在身份转换中锚定初心与方向
“2026届毕业生正站在大学生涯的终点与未来人生的起点,肩负着从青涩学子到准专业人才的身份蜕变。”邓永忠开篇点明毕业生的双重身份,强调这一阶段不仅是知识积累的收尾,更是责任担当的升级 —— 需要完成从“被保护者”到“守护者”、从“知识接收者”到“知识创造者”的心态跃迁。
课上,邓永忠引导同学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将思想伟力转化为应对未来挑战的定力与能力。他提出,方向正确是行动的根基,动力充沛是前行的关键,而赤子之心、奋斗之心、豁达之心这三颗 “心”,将成为毕业生们穿越迷茫、坚定前行的精神指引。
赤子之心:让家国情怀成为翻译人的精神底色
2025 年是抗战胜利 80 周年,邓永忠书记以历史为鉴,阐释了翻译人的使命担当:“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家国情怀的传递,是红色基因的传承。”他强调,新时代翻译人需兼具红色血脉与专业底气,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桥梁”与“守门人”的双重角色 —— 既要用精准语言传递中国温度,让世界读懂中国;也要以诚信为本,坚守行业底线,杜绝简历造假、证书注水等失信行为。
“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家国情怀是青年辨别是非、恪守正道的核心价值观。” 邓书记鼓励毕业生们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无论是参与西部计划、基层项目,还是投身国际传播,都要以语言为笔,书写属于新时代翻译人的家国故事。
奋斗之心:在湾区热土上锚定人生坐标
“广东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前沿阵地,粤港澳大湾区是青年投身国家战略的首选之地。” 邓永忠结合区域发展机遇,为毕业生们描绘了广阔的职业前景。他指出,翻译、外事等专业人才是大湾区链接全球的关键力量,在国际交流、涉外法律、跨境电商等领域拥有大量施展才华的空间。
他勉励同学们以更高站位审视职业选择,超越单纯的物质追求,在与国家脉搏同频共振的事业中,收获时代参与感和历史成就感。“在改革开放的热土上,用奋斗书写青春华章,这是强国一代应有的担当。”
豁达之心:以坚韧品格应对人生长跑
面对求职路上可能遇到的挫折,邓永忠从抗战精神中汲取智慧,提醒毕业生们“百折不挠是成事之基”。他强调,挫折是意志的砥石,青年应将历史韧性转化为心理资本,在失败中校准职业定位、积累成长经验。
“人生是一场长跑,不必纠结于一时的得失。”邓永忠鼓励同学们培养乐观进取的心理素质,将个人发展融入民族复兴伟业,以宠辱不惊的胸怀和越挫越勇的姿态,应对职场挑战与人生风雨。
就业大考:以精准策略破解发展难题
针对毕业生最关心的就业问题,邓永忠书记结合行业趋势与实际案例,给出了清晰的“识与策”。他分析指出,当前翻译人才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 全球化推动需求增长,AI 技术带来行业变革,但文化共情力、政治判断力和专业深耕力仍是人类翻译的核心竞争力,无法被技术替代。
在就业路径上,他提出“多元赛道打破身份焦虑” 的理念,详细解读了体制内/公共服务、企业/市场类、语言服务行业、深造/自由职业四大就业赛道的发展方向与准备要点。同时,他破除“非大厂不去”“专业必须对口”的认知误区,以二三线城市就业案例和跨行业成功事例,证明只要精准匹配、主动出击,就能实现能力变现。
“就业要像精准捕鱼,而非海投撒网。”邓书记建议毕业生们定向瞄准目标岗位,打磨简历、模拟面试,夯实专业本领,在求职中展现翻译学子忠信笃敬的风貌。学院也将全员联动,为毕业生提供不间断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助力大家顺利开启职业生涯。
再出发:在湾区启新程,向未来赴荣光
“思想充电完毕,行动发令已响!”动员会最后,邓永忠书记寄语全体 2026 届毕业生,希望大家带着思政课赋予的三颗“心”和就业策略,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广阔舞台上找准定位、奋勇拼搏,将青春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用专业能力书写人生辉煌,为国家建设贡献翻译人的智慧与力量。

此次思政第一课暨就业动员会,既是思想的洗礼,也是行动的指南。毕业生们纷纷表示,将牢记嘱托,以家国为怀、以奋斗为笔、以豁达为翼,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在湾区译路上开启属于自己的崭新征程。
图:卞琛
文:邓永忠
初审:卞琛
复审:田娟
终审:邓永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