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举行“中国文学文化外译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著名作家陈应松驻院作家敦聘仪式

发布者:陈子微发布时间:2019-12-18浏览次数:915


1216“中国文学文化外译研究中心”揭牌仪式、著名作家陈应松驻院作家敦聘仪式暨首届“湾区桥”中国文学文化走出去论坛在暨南大学珠海校区举行。暨南大学副校长刘洁生,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正局级巡视员刘建生,原湖北省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陈应松,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广东省翻译协会会长仲伟合,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翻译》主编杨平,暨南大学珠海校区管委会执行主任李从东,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新文学评论》副主编贺仲明,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宫琪,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院长常晨光,暨南大学人文学院知名学者赵黎明,暨南大学珠海校区学科办主任姜丽群,暨南大学翻译学院院长赵友斌、党总支副书记肖云、副院长陈毅平等30余位嘉宾出席了仪式。仪式由暨南大学中国文学文化外译研究中心主任陈伟教授主持。

伴随着港珠澳大桥通车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新一轮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战略举措在传统称谓中的“泛珠三角”如火如荼地实施起来。201810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暨南大学,勉励师生要厚植文化根基,以把中华优秀文化传播五湖四海为己任”。为了贯彻、落实总书记的嘱托,同时整合暨南大学自身优势资源,在暨南大学校领导、翻译学院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文学文化外译研究中心”成立,旨在紧紧围绕“中华优秀文学文化走出去”这一战略命题,构建能够融通中外、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外向型、综合性产学研高地,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蓝图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做出应有的贡献


暨南大学副校长刘洁生致欢迎辞


刘洁生副校长充分肯定了此次仪式及论坛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暨南大学时的讲话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方面的重要性。他代表暨南大学热烈祝贺“中国文学文化外译研究中心”揭牌仪式、著名作家陈应松敦聘仪式及首届“湾区桥”中国文学文化走出去论坛的顺利举行。随后,他简单介绍了暨南大学的办学历史及学科排名现状、暨南大学在社会科学基金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及翻译学院的学科优势和人才培养成就。他衷心祝愿“中国文学文化外译研究中心”越办越好,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高质量成果,在推动中华优秀文学文化走出去进程中发挥积极性作用。



图:暨南大学副校长刘洁生致欢迎辞


 

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仲伟合致辞


    仲伟合教授指出,近年来,我国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20192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并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同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这一纲要为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建设发展提供了政策性指导。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不仅在于物质资源的充盈与创造,更在于文化精神的丰富与深化。仲伟合认为,“中国文学文化外译研究中心”的成立,对发挥文学文化生活在大湾区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推动大湾区的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中华优秀文学文化的国际传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还介绍了容闳、苏曼殊等珠海历史名人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事迹,勉励外语学人要以两位先人为榜样,努力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优秀文学文化的国际化进程。


揭牌仪式、驻院作家敦聘仪式及学术委员会专家聘任仪式


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刘洁生副校长、刘建生副局长、仲伟合副会长、杨平副院长共同为“中国文学文化外译研究中心”与“‘湾区桥’中国文学文化走出去论坛”揭牌。接着举行了驻院作家敦聘仪式,刘洁生副校长向著名作家陈应松颁发了暨南大学驻院作家聘书。最后,李从东主任向学术委员会专家颁发聘书,聘请刘建生、贺仲明为中心学术委员会顾问,仲伟合、杨平为学术委员会主任,宫琪、常晨光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图:揭牌仪式


 

图:刘洁生副校长向著名作家陈应松颁发聘书


 

图:李从东执行主任向仲伟合、杨平颁发聘书


揭牌及敦聘仪式后,首届“‘湾区桥’中国文学文化走出去论坛”系列讲座开讲。


讲座一:陈应松——我对当下文学的看法


著名作家陈应松从自己关注神农架林区、高寒地区人民生活的个人经历出发,具体介绍了自己的写作题材、作品风格等,提出一个作家应坚守自己的一块土地,创造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独特(文学)品种”。他指出,人类是从森林里走出来的,森林是我们人类最古老的乡愁。近年来,生态小说受到国内外学者与读者的广泛关注,正是应和这一趋势,他的作品在世界范围都有着相当的影响。陈应松认为,文学是文化的最高表现形式,文学作为文化的载体肩负着艰巨的责任。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当代文学受关注较少,理想主义表现逐渐减弱。面对这一态势,当代文学作家应该摆脱疲惫感,勇敢面对现实,并积极参与时代道德主义的重建,参与国家的发展与变革。


讲座二:刘建生——新时代中特理论的文学取向和文化走出去


中宣部出版局刘建生副局长首先从习近平总书记对王国维“人生三境界”的点化及经典的意义出发,概括说明了文学创作的内容及艺术标准。然后,他立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源头、中国知识分子的追求和中国共产党人的胸怀三个维度,进一步解读了文化自信的内涵,指出坚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要着力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接着,他具体说明了“文化走出去”的前提、标志、要求和途径,指出要实现文化走出去,首先要把自己的道理弄明白,其次要把自己的事情先做好,再次要交好朋友,打通各种沟通渠道。他认为,“(要)更加及时地发出中国声音、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思想、更加响亮地提出中国主张”,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讲话内容应该是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的根本要求。


讲座三:仲伟合——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路径创新


仲伟合教授具体阐释了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界定、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内涵和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路径三个问题。他认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战略本质上是以中国的国家利益和人类的共同利益为最高原则的文化发展战略,它以文化内容建设为根本和灵魂,着力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现代转化,着力于现代核心价值和文化精神构建,目的在于增强中华优秀文化的影响力。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内涵包含“哲学基础、文明观、经济观、中国发展观、国际责任观、方法论”六个方面以及“和而不同、平等、互鉴、包容”等具体内容。仲伟合指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是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四大主体,文化传播理念、内容、渠道、对象、反馈和环境是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六大维度。这四大主体是文化对外传播的横向路径,六大维度则是文化对外传播的纵向路径。


讲座四:杨平——翻译与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与研究:路径与思考


杨平研究员首先简要分析了当下翻译与对外话语体系建设面临的形势: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也面临着最大压力。她指出,针对这种形势,要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与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接着,她描述了目前翻译与对外话语体系研究的现状:呈现基础初级形态、研究方法不够科学。她认为,翻译与对外话语体系研究应该采取以下路径进行深度思考:一是从学理对学理的具象理论研究到对接国家和社会现实需求的研究;二是从对语言学的结构研究扩展到话语研究;三是从跨文化交际研究到文化思维与认知差异的研究;四是从单向、单一学科研究到多向对比与跨学科研究;五是从静态研究到历时共时的动态研究;六是合理使用语料库等翻译技术;七是从实践性、应用性研究到理论建构。


暨南大学翻译学院院长赵友斌致闭幕辞


赵友斌教授致闭幕辞。他代表翻译学院衷心感谢参加仪式与论坛的各位领导与专家,表示将全力支持中心的发展,将中心做大做强。

 

据中国文学文化外译研究中心主任陈伟教授介绍,暨南大学翻译学院旨在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增强高校与高校人才在中国对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战略中的实践力度、研究深度与智库作用。“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新春贺词中饱含真情的话语,正是这一系列举措的“初心”。中国文学文化外译研究中心的建立,本质上是在架设一座推动中国文学文化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湾区桥。 “湾区桥中国文学文化走出去论坛的创立,旨在承担对外学术交流与研讨的任务,并努力打造成为大湾区有影响力的文学文化外译的学术交流与对外传播的常设平台。著名作家陈应松的敦聘与加盟,则能够有效指导中心的文学文化外译活动,使得文学外译实践、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更为理性、更为系统、更为科学。陈伟教授指出,在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战略中,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在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潮流中,在“粤港澳大湾区”开放新格局中,暨南大学翻译学院有理由、有能力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