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学院位于暨南大学珠海校区,是暨南大学第二个百年征程上成立的第一个专业学院。暨南大学历史悠久,成立于1906年,学校办学特色鲜明,有“华侨最高学府”之称,是国家“211工程”重点综合大学。学校在广州、深圳、珠海三地办学,共有五个校区,校本部在广州市石牌。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结构优化,有专任教师2332人,其中两院院士(含双聘)8人,外籍境外院士9人,教育部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21人,杰出青年、优秀青年获得者43人,“珠江学者”48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正高级职称902人,副高级职称1064人,博士生导师1160人,硕士生导师2218人。学校目前有全日制学生45180人,其中本科生29127人,研究生16053人,在校港澳台侨及外国留学生13580人。学校以“侨校+名校”为战略目标,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已同世界五大洲62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419家高等院校和文化、科研机构签订了707份学术交流合作协议,国际化氛围十分浓厚。
   一直以来,暨南大学外语学科师资力量雄厚,人才辈出,尤以翻译见长。许多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学者和翻译家都曾在我校任教,如叶公超、梁实秋、钱钟书、许国璋教授等。鉴于近年来国内办学格局的需求,学校在原有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的基础上,整合校本部和珠海校区外语师资(特别是翻译方向的师资),于2009年在珠海校区成立了翻译学院。这里毗邻港澳,交通便捷,校区内风景秀丽,教学设备齐全,为莘莘学子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环境和适宜的生活条件。
  翻译学院坚持“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结合翻译学科专业特色,积极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和港澳台等地区对应用型翻译人才的需求。目前学院有两个办学层次:翻译专业本科(BTI)和翻译专业硕士(MTI),2014年单独获批“翻译学”硕士点,成为全国第五家有资格招收翻译学硕士生的办学单位,人才培养逐渐形成梯队化。学院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大部分教师曾在国外留学或进修,并聘请国内外知名大学的教授、学者担任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定期举行专题讲座。学院下辖基础课教研室、专业课教研室、大学英语教学部、外语实践中心、翻译研究所、翻译中心等教学、科研、实践机构,与省内企事业单位合作,建成15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合作,建成 1个翻译实践基地。学院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英国米德赛克斯大学、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等高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项目,与澳门暨育教育中心合作,开设兼读制翻译本科和翻译专业硕士学位点,拓展了国际化办学空间。学院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两年来院内学生曾在“韩素音翻译大赛”、“Casio全国口语大赛”、“全国口译大赛”等权威赛事中取得佳绩,在“挑战杯”、“创新工程”等创业、创新大赛中捷报频传。
  学院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翻译学科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为中心,继续强化教师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培养具有坚实的双语语言基础和娴熟的语言交际能力,掌握多方面的笔、口译知识和技能的高层次翻译应用型人才,力争把翻译学院建设成为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广东省内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办学特色
  专业化,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专业化,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专业化,最终培养出专业化翻译人才。
  差异化,办学方向与校本部外国语学院及国内其他大学翻译专业形成差异。翻译学院设置翻译专业,将设立2-3个专业方向,全面系统地讲授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进行大量的翻译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较强的英汉口、笔译能力。
  国际化,打造国际合作教育品牌。暨南大学与美国、日本、丹麦、法国、俄罗斯、韩国等国家近30所大学签订了交换生协议,互免学费,每年都有众多学生作为交换生到国外学习半年、一年或两年。除了可以共享学校的公费交换项目之外,翻译学院还与港澳台相关高校发展合作办学,与美国威斯康辛欧克莱尔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师生交换、互访交流等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国际化的发展平台。

    学院文化
    教风:德才兼备 严谨治学 身教善导
    学风:勤学 善思 创新 求活

    特色活动
    国内外高校互访活动、粤港澳四校英语辩论赛、翻译(口、笔译)竞赛、英语演讲比赛、翻译学术文化月等。

    就业前景
    国家政府部门、国内外教育机构、中国驻外机构、涉外出版社、传媒单位、涉外企业、跨国公司、各国驻华机构、银行等。毕业生也可继续深造,或成为从事口译、笔译的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