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下午,广州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工艺美术学院院长齐喆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开展一场题为“从‘小我’到‘大我’”的美育教育专题讲座。讲座以腾讯会议形式进行,由主管教学副院长陈毅平教授主持,232名师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讲座中,齐教授回顾了自己从业近三十年来的心路历程,展示了一幅幅具有代表性的版画和壁画,给我院师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视觉艺术盛宴。齐教授早期通过临摹陈洪绶《西厢记》里的插图和黄永玉的《阿诗玛》版画,不断累积画稿、刻版、印制技法经验。学生时代的他经常去到祖国的西北地区,参与石窟壁画的复制与修复研究工作。

在齐教授看来,版画的创作是需要一个不断雕琢打磨、逐渐成型、趋于至善的过程。艺术作品包含了艺术家对人生的思考。在他的《烟火》系列木刻版画作品中有烟火璀璨、有人群喧闹、有楼宇林立,同时也有昙花一现的失落。为了极致地表达当下的感受,他在材质上大胆创新,首次采用了金箔银箔材料,将版画创作的时间性和过程性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齐教授认为在印制版画作品时,追求的不应该是重复机械的印制,而是要在必然性中追求偶然性,采用多变的色彩和灵活的技法使得同一个木板印刻出来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视觉意外。因为艺术是相通的,齐教授还喜欢一边播放古典音乐,一边从事艺术创作。他鼓励同学们敢于尝试、突破常规,多接触其他领域和门类的作品,寻找思维亮点。

对于壁画创作,他表示,中国的工艺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振兴中国的工艺美术是他的理想。齐教授的壁画作品散见于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广东珠岛宾馆贵宾楼、广州白云国际会展中心等地。他特别展示了《世纪潮涌》这一用马赛克镶嵌工艺制作的壁画。作品从开始设计到落成完工周期长达3年之久,饱含了作品背后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画面中迈步向前的邓小平同志的塑像与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新兴建筑、城雕遥相呼应,构成了画面的纵向轴线,展现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历史成就。齐教授坚持用传统工艺演绎新时代的蓬勃生机,用创新艺术表现新时代中国都市景象,实现了艺术服务社会的价值。

在讲座的互动环节,齐教授热心回答了学生关于如何克服艺术创作瓶颈期等问题,同时他建议在各个学科中都应开展美育,促进人才全面发展。

最后,陈毅平对本场讲座进行总结。他感谢齐教授分享的精美版画和壁画,这些作品让我院师生了解到艺术创作背后的艰辛,提升了师生的艺术审美修养。第一,齐教授的艺术人生体现了传承创新的可贵品质,值得同学们学习。他勉励同学们在专业学习的道路上,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地讲好中国故事。第二,翻译是一门艺术,我们要认真学习、善于借鉴其他门类的艺术,力求艺术融通,不断提高审美能力,增强综合素质,练好翻译本领,为中国文学文化走出去贡献力量。

本次跨界讲座拓宽了我院师生的学术视野,引导同学们关注翻译与其他学科门类的交叉与复合,对我院复合型人才培养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主讲人简介:齐喆,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工艺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委会秘书长,中国壁画学会副会长,首届教育部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中国非遗艺术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教育委员会副主任。